2018/1/17

〔2017。聖誕市集〕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夢幻的Annaberg-Buchholz聖誕市集


就是這張德文學習雜誌封面照片,讓我對厄爾士山脈的聖誕市集心生嚮往。

Annaberg(Berg, 地形為山勢,有著Berg結尾的名字的城鎮都與山勢地形有關係)與Buchholz(櫸木之意)是兩個城區,不過已經劃為同一個城市,城市名字就叫Annaberg-Buchholz, 跟位在巴伐利亞的Garmisch-Partenkirchen一樣。其中Annaberg中的Anna, 是取自聖安娜,聖安娜-聖母瑪莉亞的母親-也是這城市的守護神。

我們當天只安排這一行程。旅館check out後,我們就直接來到了Annaberg-Buchholz。雖然不是大城市,但市中心停車位並不算多。我們把車停在市議會前方廣場的地下停車場。停車位不多,停車費另人不輸慕尼黑等一線大城市,但佔地利之便,地下停車場的上方,就是聖誕市集。Annaberg-Buchholz城裏也有免費或是較便宜的停車場地,但得花點時間繞繞找找。

市集小屋的積雪與冰柱
前一天,被猶如山中聖誕村的Seiffen聖誕市集所驚喜所震憾與感動,初見Annaberg-Buchholz聖誕市集時不免有著小小的失望。想說,啊,就這麼一個集中在市議會前面廣場上的聖誕市集啊~不過,這失望很快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它的獨特又豐富所吸引,在這兒,也讓我認識了一些在地特色。

聖誕市集的邊邊有間如同童話書中跑出來的小木屋,門邊上方懸掛著一只代表德國郵政的號角,號角下方的屋面設有一個聖誕老人郵箱。

這是個由歐盟贊助,協助地區發展的一個項目。郵箱上以德文與捷克文寫下「許願條」(Wunschzettel),小朋友們可以將許願條投進這個郵箱,聖誕妖精每天都會來將箱中的許願條帶走,然後準備禮物給這些小朋友們。
顏色繽紛的小木屋,其實空間不小,是個給孩童可以進行木作體驗的場所。這時候有帶著小朋友來的話,就可以大大方方的進去見識一下了。



小木屋旁站著一排木雕人偶。而在聖誕市集的週邊,也不乏造型高大,體態曲線圓滑,表情動作逗趣的木頭人偶,是大小遊客極喜歡跟這些大型木偶合照。德國各城鎮的聖誕市集攤位木屋常用木雕作品來裝飾,不過這兒的攤位木屋上頭的裝飾充滿身為厄爾士山區的在地木作特色,值得好好欣賞。




木工作坊Annaberger Wichtel的人偶



Plauen為地名,Plauener Spitzen是註冊品牌,產品為刺繡工藝織品。


其中特別讓我驚豔的是聖誕市集面對市政廳那一面是一座牆,牆面等距的鑲了一整排,目測大概30x30(cm)大小的方形櫥窗。每格立體空間中呈現職人工作或生活或節慶場景,製作巧妙細膩,木頭人偶動作傳神,各個物件也都完美的縮小再現。每一幕都令人著迷,除了一窺職人人生的究竟,更帶來許多想像,是許多遊客駐足欣賞的地方。
藤編
天使界的(?)麵包師傅
釀酒師(還有捷克藥酒的瓶子唷,這兒位在德捷邊境)
鞋匠生活。娃娃的搖籃是拖鞋~
森林裏的伐木工。右邊那位擦月亮,童心十足

肉鋪

亂入但很可愛的小駱駝
製陶
架上的迷你陶器
打鐵匠
忙碌的聖誕老人
農家生活
製作小提琴


蜂蜜與蜂蠟蠟燭的製作
鉤毛巾毛襪
提到毛線,我在市集上的一顆聖誕樹上看見以不同顏色的毛線鉤出不同圖樣的迷你毛線帽當聖誕樹裝飾,很是特別。鉤毛線也是很受德國人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在各地的聖誕市集中,只要規模不是太小的那種,常能看見販售來自厄爾士山區的木質工藝品,吹煙娃娃、拱型燭檯、聖誕人偶、木片裝飾等等等等,而在這兒,則有更多的選擇,也有機會挑選當地小型工作坊製作的木質工藝品。


 
 
 
 

市集攤位中不乏常見的焦糖堅果攤位、烤香腸攤位、熱紅酒攤位。但不論吃的喝的或是玩的用的,提供或呈現在地風味的攤位則是佔了大多數。Annaberg聖誕市集不以規模,而是以其從木屋風格到供應的食品商品多充滿在地色彩而取勝。
販賣蜂蜜蜂蠟的攤位有著蜂巢形狀的組櫃與立桌
熱紅酒屋,飲品選項多得不得了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攤位也是在地的,販賣著有著煙囪圓柱型烤爐造型的燭座,點的不是蠟燭,而是一小顆圓錐狀的香,而香也是由攤位主人所在的家族製作項目之一,並且在其工作坊也有提供遊客進行香的搓揉製作。我是有興趣,不過行程排不下。



看似四間木屋,其實是一個烤香腸攤位,由當地肉舖店Richter Hofwirtschaft所經營。肉鋪本身座落在廣場邊,烤香腸攤位非常有人氣。基本上由肉鋪店本身所經營的烤香腸品質都很美味,但所附的麵包就不是那麼一定。

這間香腸攤位在今年擴建了一個可以避風雪的空間,類似的空間在Annaberg聖誕市集中的幾個攤位也都有,實在是因為在這個地方風雪往往很大,這樣的空間提供遊客在逛聖誕市集時一個躲避大風雪的機會,畢竟入夜後,城裏商店都關門了,避寒之處難覓。

下面照片中的空間,是一棟賣著熱紅酒等熱飲的攤位空間。這是一棟「雙店面」的木屋,一邊是出熱飲的吧台,一邊的空間做成像客廳,在牆面上畫上了壁爐、持燈人偶以及黃銅熱水壺與古早熱熨斗,另外也把攤位主人的孫兒以及家人「相片」畫在客廳牆上,非常特別。

色彩繽紛的襪子攤位也有兩座,人氣也相當旺,


有也賣著各種可愛圖案的室內氈鞋攤位。

聖誕市集攤位中有一座特別亮眼的雪屋,以藍白兩色點出凜冬氣氛的「俄羅斯的聖誕老人」攤位,雪屋旁有一輛聖誕老人的雪車,雪屋販賣的是充滿冬日風情的手工製作的玻璃藝品。


Stollen是德式聖誕蛋糕,音譯為史多倫,在這個月份於聖誕市集或是超市、糕餅店都可以看到。不過Stollen也有一個意思,是指礦坑坑道上方的形狀。借用位在厄爾士山區歷史意義,這間「Zum Stollen-Cafe」就成了一間「有史多倫蛋糕的礦坑咖啡館」。

搬到索斯特後,索斯特聖誕市集中一串串的聖誕星星燈海讓我甚感驚喜,雖然之前也偶爾見過他人門前窗邊懸掛的星狀燈,但這麼一大片的景象還是第一回。這些質硬的星狀燈是屬於在1821年的Herrnhuter Stern星狀燈設計,每個星芒都是獨立個體,要一個個栓上組裝成星星。

1924年時,在Annaberg這兒發展出以折疊技巧的手工製作聖誕星星,幾秒鐘的時間就能輕易的將紙板展開成立體聖誕星星,不需要組裝,收起也方便,更節省收納空間,也是屬於德國常見的傳統聖誕星星。

在前往厄爾士山脈的幾天前,在電視上剛好看到位在Annaberg聖誕市集中這間攤位的介紹。說是有一款叫做「Klitscher」的馬鈴薯食物,是來這兒的必吃項目,也是攤位主人自個兒家的食譜。我想說,不就是我愛吃但熱量高到可怕的煎炸馬鈴薯餅(德文Reiberdatschi、Reibekuchen、Kartoffelpuffer)嘛。說得這麼特別,讓我也想吃看看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攤位老是大排長龍,但總之先生幫我買了一份。


體形是比一般的Reiberdatschi大上很多,份量上則差不多(三片變成一片嘛),口感上是軟密了一些,不過說到底-算我嘴巴不夠厲害-它就是Reiberdatschi,而且對我而言,Reiberdatschi還是比較好吃。
盤中那片是蘋果泥,可以沾著吃,也可以不用。
一種在地小吃我倒是因為誤解字意而錯過了。這小吃叫作「Schwammesupp」。我當然知道這是一種湯品,不過那個Schwamm是海棉的意思。海綿湯?我想起我洗澡用的海綿。也許是湯品中浸泡著濕軟透了的麵包?這樣的誤解想像引不起我的食欲,我瞄過了一間又一間木屋攤位上的「Schwammesupp」牌子,就是沒想過要去探探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湯,對湯品底下的小字寫著的食材也沒看一眼。

現在當然有些懊惱啦,那不是海綿湯,而是菇菇湯!可為什麼跟海綿扯上關係呢?有森林採菇經驗的先生跟我說,我們常見到的菇菇都有著菌褶,但有些菇是沒有菌褶,蕈傘下方長得像是海綿似的,厚厚的,但表面充滿小孔。唉,早說嘛~真是為難我這歪果仁。不過,若是牌子上寫著我能懂得的「Pilzsuppe」,可能我會想到康寶出的菇菇濃湯,反而不會覺得這湯品有什麼特別吧。

這是一道強調屬於老奶奶廚房的湯品,在Annaberg聖誕市集上有好幾個菇菇湯攤位,分別供應來自厄爾士山區中不同地方的菇菇湯。我之所以想試試,是因為就照片上看起來,是屬於沒勾芡的那種湯頭。唉呀呀,下次非得選兩種喝看看,也補償這次的遺憾。


比起「海棉湯」,更令人覺得詭異的其實是「Tote Oma」-辭世的奶奶,血腸

市集上的這座波希米亞陶器是我駐足最久的一個攤位了。



蠟燭檯


聖誕市集的舞台旁列著節目表,我們是沒怎麼感興趣,倒是對舞台邊的Wichtelkalender比較有興趣。

這個降臨曆是大人遊戲,12月份的1日到24日,每天都會抽出一位幸運得主,獲得當天日曆上的金額獎金,沒抽中的摸彩券則繼續等待幸運之手。最高獎金當然是在12/24那天才會抽出,金額是2018歐元!我們在旅客服務中心買了兩張摸彩券,填寫後投入這個Wichtelkalender下方的郵筒,還笑著說若中了2018歐元,2018年的旅遊基金又可以加碼了。不過我們究竟也只成了貢獻獎金的一份子罷了,哈哈。(可以在網頁上查詢是否中獎)

聖誕市集裡娛樂小孩的項目除了開頭提到的木作體驗,還有製作餅乾體驗區,騎真正的小馬,也有不是木馬造型的旋轉木馬以及小火車。


市集廣場上的在地名人雕像:德國第一位礦冶行業的女實業家Barbara Uthmann,因其對採礦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在地人為她建造雕像紀念。
Annaberg聖誕市集中立有一座聖誕風車金字塔。其實19世紀時就有類似概念的產物,不過都是小小的,放在家裡頭。Annaberg-Buchholz在1930年左右製作了第一座戶外大型的聖誕風車金字塔,不過當時的名字叫做鑽塔(Bohrturm), 因為中間旋轉的部份做成旋轉而上猶如鑽頭模樣的階梯平台。後來不知為何拆掉,下落亦不明。ㄧ開始這樣的戶外大型聖誕金字塔數量還不多,1960年開始漸漸蔚為風潮,1990年代幾乎在厄爾士山脈各地都有一座在地的聖誕金字塔。

 目前在Annaberg聖誕市集上的聖誕金字塔是1992年設計製作的。聖誕金字塔上的四層圓框上共有18座人偶,其中第一層的6個人偶均為當地重要的歷史人物,包括了前一張照片中所提到的Barbara Uthmann, 城市的守護神聖安娜,礦治學之父Georgius Agricola,在當地發現有銀礦的Alias Caspar Nietzel,數學家也是礦業學者的Adam Ries,以及成立這座城市的公爵Herzog Georg der Bärtige. 當然,除了聖安娜之外,其他五位重要人物還都是我來了這兒之後才知道的。


這樣的天氣要整天待在外頭忍受冷冽寒風還真辦不到,好好的利用白天時間將聖誕市集逛個透,就要找室內景點暖暖手腳了。我們逛了一間博物館,也進到聖安娜教堂參觀(但教堂只能消暑氣無法暖手腳)。雖然是週日,許多商店都沒營業,不過從聖誕市集走到教堂的那條陡坡街道兩邊還是有幾間販售聖誕裝飾品的商店開著門,也是我們避寒的一個選擇。








博物館,不過不是我們逛的那間

實地勘察,的確是沒辦法拍到德文雜誌封面照片那樣角度的照片,不過我依然期待太陽下山後,傍晚的聖誕市集。

在教堂也冷得不得了,而離太陽下山還有一段時間。先生想起曾看到一間咖啡館的招牌,進到咖啡館後我才發現它有著極好的視野-可以俯看聖誕市集。館內裝潢格調不怎麼吸引人,其實連咖啡也普普,但就佔地利優勢。我們幸運的碰上一組窗邊客人正要離開。陣陣呼嘯而過的風吹得雪花斜飛,看這般光景,再怎麼樣眼前這杯香料熱飲我也要慢慢喝,喝到太陽下山。



天色漸暗,我們才再度走到戶外。我不忍拖著先生在這樣的嚴冬天氣下待太久,幾乎是快腳步的,這兒拍拍,那兒拍拍。
 





夜幕低垂,散發著溫暖燈火的聖誕市集變得相當的夢幻,眼前的景象的確很像在童話裏。

印象中曾買過一張跟照片一樣的聖誕市集卡片。當時只覺得那是畫出來的,但現在想想,那應該是Annaberg聖誕市集場景。




然而風雪不留情面的猛刮我的臉龐,我那沒戴手套的手指也凍到發疼。行了行了,繞了一圈後我跟先生說。更何況,我們接下來還得趕往下一個住宿點辦理入住,現實考量上也不容許我們在這兒待太久。

離開Annaberg-Buchholz,就跟前一天離開Seiffen一樣,我觀察著城內與城外郊區,幾乎是家家戶戶的窗口都擺著一座拱型燭檯,照亮每個窗口,就連有著多扇窗戶的市議會也是如此。開在沒什麼照明的山路上,偶現左右略為遙遠的山區城鎮,僅管屋子隱身在黑夜中,但窗戶邊多散發出拱形燭檯的光線,那是屬於這兒的人文風景。原來,這一帶的居民依舊守著這樣的傳統習俗(註),真好。

市議會的每一扇窗戶內也都亮著拱形燭檯

註:Annaberg-Buchholz在每個聖誕降臨週末都有不同的活動,我們沒特意追求。想安排來這兒參觀聖誕市集也想看看節慶活動(比方說遊行之類)的旅人們不妨事先進官網查詢資訊。另外這兒還有一項傳統體驗-以前礦工會在這時候聚在礦坑裏,聊聊這整年的大小好壞事情,唱唱歌(所以現場也會有音樂),然後一起吃吃飯,很像我們吃尾牙的概念。這樣的活動現在都開放給遊客參與,費用約27歐元,包括搭乘軌道車下到礦坑裏,有吃有喝有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